记得第一次走进云南彝族,走进山区,看见山里的孩子和他们的生活,让我感动。他们就像时光里的花朵,盛开在每个人的心中,感动温暖着我们……
一辆车子缓缓地行过蜿蜒的公路。窗外的风景对我来说,都是那样的特别。清新的空气,站在枝头高唱的鸟儿,环抱着的群山,泥泞的小路。这一切在城市似乎都已销声匿迹……
走进校园,发现他们内心对知识的渴望,以及对父母陪伴的期盼是心中最真挚的花朵。为迎接我们的到来,他们都穿上了自己亲手制作的民族服装。这是校园里,每一处都贴着充满力量的标语:“知识改变命运,学习创造未来。”老师告诉我们,这里的许多学生都是留守儿童。他们常到学校小小阅览室的地图旁去寻找父母打工的地方,有的还会默默留下眼泪。每一个人都很努力的读书,希望有一天可以出门看看外面的世界。大部分孩子每天需要步行一两个小时到校园来学习。听到这,我有些惊讶。对于每天都有父母开车接送的我来说,这是怎样一种艰辛与困难啊!走进教室,朗朗书声便入了耳帘,尽管夹杂着不流利的普通话,也没有抑扬顿挫的声调,却让我感受到了一种力量,一种对知识渴望的力量。每一个人都很陶醉。看到我们来了,有的同学用书遮住了半边脸,有的同学偷偷地看着我们微笑,有些害羞……在我眼里,这是一种淳朴,一种热爱,一种纯洁。他们在简陋的教室里,举起一双双幼小而略带粗糙的手,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,记下黑板上的笔记。
有一面墙,叫心愿墙,一个个心形卡片,被挂在希望树上:我想当医生,救死扶伤;我想当警察,报效社会;我想走出农村,看看外面的世界,去家人打工的地方,陪陪他们……在《见字如面》中从山区考上北大的女孩王心仪,在信中写道:“贫穷带来的远不止痛苦、挣扎、迷茫,但我仍想说,感谢贫穷,你赋予了我生生不息的希望与永不低头的气量。”望着眼前这一张张黝黑的脸庞,一双双明亮的双眸。他们有梦想,坚信知识能改变他们的生活,用双手和智慧去创造属于他们的未来。愿他们能够坚定步伐,闯荡出自己的天地。
彝族山里孩子的能歌善舞,热情好客,以及最淳朴善良的笑脸,是盛开在时光里最动人的花朵。他们奏起了民族特有,亲手制作的美丽月琴;跳起了带有节奏感的恰恰舞;拉着我们一起体验了最地道的竹竿舞。在他们的身上少了一份忸怩,多了一份大方。我带着红扑扑的脸庞,被他们带进了舞蹈的欢乐之中。“蹦哒哒,蹦哒哒”多么欢快的民族音乐啊!我有些不自在的跟着他们一起扭了起来,一个又一个孩子跑到我身边来教我。也许是被每个人的热情所感动,我渐渐融入了进去。在刺绣课上,老师和同学们都围在我身边热情的帮助我,握着我的手,教我怎么刺绣,无需过多的语言,一个眼神,一个微笑都包含着他们的真诚。和能歌善舞的少数民族孩子在一起,我体验到了一份从来没有感受过的热情与欢乐。
走进他们的生活,我想,他们的勤劳是盛开在时光里最欢乐的花朵。放学后,有些孩子拿着各式各样的农具开始耕种,从山上挑水回家,而小一点的则帮奶奶拿着柴生火做饭。鸡鸭鹅等家禽不时的叫着,增添了生活的气息。抬头仰望,是湛蓝的天空,低头俯视,便是泥泞的羊肠小道。环顾四周,是砖头瓦片的房屋,近近细看,里面有温馨的生活。虽简陋,却依旧闪光。
同享一片蓝天,同在一个祖国。他们没有充足的财富,却有勤劳的双手。没有广阔的平台,却具有善于发现的眼睛。他们始终相信努力会有收获。与其说他们身处贫困,不如说他们是花朵,是经历风雨后最独特的花朵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