昨天一直在思考一题,结果没写交流本,今天补回来。
昨天的作文交流,结合前两次给我的感觉是文词越来越平淡,但意义越来越深刻。特别是《大唐的太阳,你沉沦了吗》。在此我先谈谈文
字是否需要华丽及分析上文。
在《中华文脉》中,余秋雨指出文章词藻华丽是从汉朝开始,以《汉赋》为代表。后经唐宋韩愈古文运动,推崇词句向简。关于文字是华
丽是朴实,我认为首要的是文句通顺,意思明确,第二才是华丽。也许考场中华丽更能得到老师青睐,但不是说词藻华丽就是好文章。陶渊明
的诗文质朴平淡,鲁迅的文笔也少有华文。但这不代表他们的文章不好。好文章关键是要有思想,多做一些深刻务实,少做一些无病呻吟。
《大唐的太阳》文章观念有些偏激,但是一针见血,刺穿了中国人喜欢跟风,畏难与不创新,不是没人去开拓而是太少。余秋雨寻访古文
明而敢于穿行十余个战乱危险的国家,而现在又有几个人愿意选择条件艰苦,还有生命危险呢?沈石溪为何写动物小说?因为他不愿整个文
学苑里全是一种花,他想让自己变成其他的,而不是千篇一律,令人厌烦。中国文学类型很多,但很少能看到历史题材(那些架空历史的不算
)。我目前所读过的只有金庸与二月河。虽然人物是虚构的,但是读的并不与历史相差多少。历史题材的小说更强调一个人的知识积累与构思
故事的能力。首先不能乱改,也不能出现时间错位,人物也要与真实事件相结合。这对于我们这一代的人来说,太难了。但是畏难怎么能有成功,人家日本人比你条件还差,来中国不容易,去实地就更难,但他们却千方百计来中国采风,我们可是方便的多可鲜见中国人去追寻自己的古文明丝绸之路。中华的文化,在唐宋处于顶峰,但在明清,因各种原因,便衰弱了。现在,我们没有文化压制,也没有控制思想,为什么就不能向其他地方开拓呢。当眼中全是千篇一律的文字时,你还看得下去吗?
昨天,郑老师说一句“当周围人都不正常时,正常人就变成了疯子”。现在,像鲁迅一样敢于说真话的早就被成群的哈叭狗变成了精神病
。当文坛里无病呻吟的浪潮高于深刻务实,还有多少人能坚持自己。大家全干同一件事,对谁都得不到好处。最后大家全部一起失败,但大家
都做不同的事时,于人于已都有好处,但后者更难。在创新与跟风前,人人都选前者,才能让大家获得更好的发展。
这篇文章我也读过,题目很新颖。跟风附和是一种令人作呕的行为,但很少有人能够避免,甚至有人跟风故作清高。创新的确很难,但是如果也能保持不人云亦云,也值得人尊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