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新的一期《读者》上看到一篇“人生之旅”——《我为人人,人人为我》。
那篇文章主要讲了一位患有阿尔茨海默症的父亲,“不屈服与生命本身的琐碎平庸,一心我为人人人人为我,将自我朝人性较高贵的方向努力”的故事。说白了,就是一位父亲公正无私,一心为他人着想的故事。
在当今社会,要做到“我为人人,人人为我”这八个字应该不容易。帮助摔倒老人但他却说是你将他摔倒;出言相劝不要打人却反而被他打;借给“好哥们儿”钱但到头来却一无所得⋯⋯这是事实,这是病态的事实,这也是病态的社会。
但在那篇文章中,父亲虽然经常帮助别人一直“碰壁”,但他却依旧把“我为人人,人人为我”这句话放在嘴边。当时不仅受别人的不理解甚至嘲笑,但之后细细品味则会感受到一个敞亮,光明,高大的形象。文中的儿子就是如此。在父亲死后,才愈加体会到他的温暖,而且百感交集。对于陌生人可以一直信任,这是多么可贵,伟大与敬重!人生是平庸的,但要拒绝平庸,就只有让自己的人格努力向上。这样不仅可以让自己感到充实,愉快,还能让别人感觉到:这个社会,温暖依旧存在。
“我为人人,人人为我。”不需要在社会上做出轰轰烈烈的大事,只需要在平时,一个微笑,一声对不起,捡起一个东西⋯⋯都是这八个字的体现。虽然人人不一定会为我,但我们可以——“我为人人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