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一种声音带着无法穿透的力量,以亘古不变的速度传到耳边。纵然金戈铁马,万水千山,始终在耳边轻声呢喃,那是家的呼唤。——题记
自然变化无穷,时而狂风袭来;时而暴风倾泄;时而烈日炎炎……于是,在有限之地徒以四壁,我们就有了所谓的家。从远古时代的聚族而居,到今日的独立个体,尽管家的形式有了转变,但是它一直是为我们遮风挡雨的地方,寄托我们灵魂的地方。
也许,我们都曾有过这样的经历:在因工作或学习忙碌了一天后,坐在公交车上我们常常会睡着。但是,无论我们多累,睡得多沉,在家的那一站我们都会在不知不觉中醒来。然后,不由自主地说一句:“到家了!”这并不是偶然,而是家在不停地呼唤我们,催促我们那座避风港就在附近。在我们内心深处,总会有一句话久久无法抹去,那就是“我希望自己有个幸福的家”——是我们对家的回应。
“此夜曲中闻折柳,何人不起故园情?”何时何地,家都牵伴着我们的心,对家的留恋是与生俱来,无法割舍的。这正源于家对我们的呼唤,她那温度的话语时时刻刻在我们耳边萦绕,让我感受到她的温柔、她的关怀。
家以她特殊的特殊语言呼唤着我们。一件家具诉说着诸多的往事,充满了快乐的回忆;一块砖记录着一个家族的历史;冬日的清晨玻璃上的霜逐渐消融,家以她独特的方式告诉我们她很温暖……一天的辛苦之后,脱着疲惫的身躯打开家门,“噢,终于到家了”。家便会对你说:“你还好吗?快进来休息吧!”于是,你毫无顾忌地脱下衣服,脱下鞋,卸下了自己的面具做回了真实的自己。这是我们对家最大的信任——把最真实的一面展示给她。
我们的家无论是家徒四壁还是富丽堂皇,她总能容纳我们的心灵和感受。她会告诉你:“在这里,你是安全的、幸福的。”“家”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由土砖混凝土构成的建筑物,它更是一种精神上的寄托和归属,一种持久的动力。
1949年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的领土上开始了肆无忌惮的掠夺,企图侵略我中国大地。中华人民团结一心,齐心协力捍卫我们共同的“家”。无数中华儿女抛头颅,洒热血,筑起了我们名族的脊梁。这也是“家”的呼唤,是国家的呼唤,是让我们“保卫祖国”的呼唤。我们视死如归正是源于这召唤所产生的持久战斗力。
从“小家”到“大家”,他们都会发出长久的呼唤,那是她们对我们深沉的爱。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