赤子孤独了,会创造一个世界——张楚沂
——读《傅雷家书》有感。
又一次翻开《傅雷家书》,眼前浮现出这样一幅画面,昏黄的灯光下,戴着金丝圆眼睛的先生,正提笔写着。他的背影是那么孤单,但他的心里却装着整个世界。
从1954年开始,10年的时间,傅雷父子以书信形式共沟通了186封书信傅之于傅聪,是父亲,是老师,更号的是朋友,他们会因为同一首曲子,可得不可开交,会为了一个乐理知识写7、8封书信,讨论得热火朝天。傅雷以一个过来人,一个“长者”的身份,毫无保留地传授着自己的宝贵经验,教导儿子成为一个大写的“人”,一个“德艺具备,人格卓越的艺术家”。正如傅雷所言,他给儿子的书信具有多种作用:一讨论艺术;二、激发青年人的感想;三、训练傅联的文笔和思想;四、做一面”忠实的镜子”。而傅聪之于傅富,既是“长不大”的孩子,又是可以讨论学术的对象,甚至可以说是位“知己”,傅雷可以放下做父亲的尊严,毫无顾忘地向儿子忏悔自己曾经的过错,吐露自己的心声,消除父子同的隔阖。
在我看来,《傅雷家书》中更加重要是傅雷传道给儿子的爱国情,他不止一次告诉儿子要尊崇中国传统文化和国家的中心思想。文革爆发的初期,傅雷被入”右派”,别心都在寻找各种理由开托,而他云谈风清地对待这,继续翻译他的书,他给他的儿子留下了一颗热气腾腾的赤子之心,自己却安然地自杀,离开这世间。
罗曼罗兰笔下的贝多芬也怀有一颗赤子之心,在双耳失聪的条件下,他不仅没有放弃,而是创作了《小奏鸣曲》《献给爱丽丝》这些惊世之举,因为他怀有一颗足够纯净的心灵,他没法同耳朵去听这个世界,但他如用心灵去感受琴键,去领住音符的魅力。
人一辈子都在高潮——低潮中浮沉,大多数人庸庸碌碌,生活如死水一般,唯有拥有极高修养的人,方能廓然无果,真正的解脱其实就是一颗赤子之心。
……“赤子孤独了,会创造一个世界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