那个人,那件事——丁嘉

手撑一把小伞,托起滴滴细雨,在花伞上跳跃、旋转、停留、滑落……不知不觉,我又来到小学门口——那个充满美好回忆的地方。穿过茫茫人群,一眼又看见了那个背影,深沉、苍老,令人感动……
是他,一个在校门口卖棉花糖的老人。也许没有人知道他是什么时候来的,也没有太多人去注意那个苍老的身影。而他似乎并不介意,依然在那个角落,守着他那个小小的摊位。
每次放学,便能在拐角处见到那道独特的风景。他总是穿着一件褪了色的夹克衫,浅灰色的,显得十分破旧。一直站在小摊子前,注视着人群走过,不吆喝,也不走动,仅仅只是站在那里,静静地站着。有时,他也开动老旧的棉花糖机,洒下一把白糖,拿起一根长棒,娴熟地在上面绕圈,阵阵细丝出来了,柔柔的,软软的,一圈一圈地绕在了杆子上面。老人拿起这个棉花糖,眼中也露出了阵阵喜悦,他把它插在炉前,也开始吆喝几句:“大家要不要来看一看啊?刚出炉的棉花糖……”
终于,第一位小顾客被这又大又好看的棉花糖吸引来了。“要不要来一个,小朋友?”老人一面用不太标准的普通话说着,一面又用他粗糙宽大的手拿起那个棉花糖。小朋友刚要伸手去接,却一把被他家长叫住了。他用异样的眼光看了老人一眼,说了句:“我们不要。”就拉起孩子的手往回去,还与孩子强调:“以后不要去吃小摊贩的东西,他们的东西不卫生,小心吃了拉肚子。”老人叹了口气,深邃的眼里是失望,两鬓的白发也被风吹的越发凌乱,但这一幕也许在他身上发生过很多次。
也不知是什么力量,使并不爱吃棉花糖的我走了上去。“爷爷,我想要一个棉花糖。”他先是一楞,才说了声:“好,等一下,我给你再做一个。”付了钱,从他手中接过棉花糖,注意的到他笑了,心中的温度也升了上去。对我说:“好吃,下次再来。”我点了点头,良久,才想起手中的棉花糖。轻轻地咬了一口,甜甜的,心中也暖暖的。
再次望见那位爷爷,那个人,那件事,那个手中的棉花糖与心中的“棉花糖”。甜蜜,温暖,感动在我心头涌现。

《那个人,那件事——丁嘉》有3个想法

  1. 开门见山,对文章中的老人的外貌描写十分恰当。第三节动作描写,体现了老人的动作娴熟。从”老人叹了口气,深邃的眼里是失望,两鬓的白发也被风吹的越发凌乱,但这一幕也许在他身上发生过很多次。”这句话看出老人十分失望,为下文作者卖棉花糖做铺垫。结尾升华中心,点题。

  2. 开头描写了天气,从而引出了老人,突出了一种冷淡的氛围,与下文温暖的环境做出了鲜明的对比,文章对老人外貌的描写随处可见,每处都写出了老人的孤独、无助。文章第三段是对老人的动作描写与语言描写,写出了老人做棉花糖的娴熟以及渴望有人来注意并且来买他的糖。文章结尾总结了全文,点明了题目,写出了“我”对老人的喜爱与赞美。总而言之,文章有三美:文笔美,词语美,描写美。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