谈散文意象的鉴赏与运用——胡千伟

意象是托物言志、借物抒情的文章的精髓,是全文的线索,是情感的载体,是联想的触发点,也是中华几千年的文化积淀……意象无处不在,比如说我们做的阅读中,又比如说同学们写的文章。今天,我就来谈谈散文意象的鉴赏与运用。

首先鉴赏一下名家名篇。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则是《一把寂寞的锄头》。文章开头写锄头现在的样子——寂寞、沧桑,引出全文的意象,奠定下了情感基调。然后通过回忆父亲以前与这锄头相依为命、撑起整个家庭的情景,表现出作者与父亲对乡村生活的眷恋。但后父亲却抛下了锄头,背井离乡。作者先是不明白,再是慢慢的理解,生动的表现出作者的情感变化。

作者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,通过锄头寄托了父亲对锄头深深的感情,也反映出作者对父亲的渐渐理解。对于这个锄头,我认为它是乡村的缩影,是农业的象征,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说“一把寂寞的锄头,是村庄的忧伤,也是村庄的温度。”——一把锄头,显然还不能撑起整个家庭,解决不了生活问题,所以说它是村庄的忧伤,抒发了作者心中淡淡的忧愁;但它象征着家,象征着故乡,给人带来一缕缕温暖,抒发了作者及其父亲对乡村、对家乡永远的爱。

锄头这个意象是贯穿全文的线索,也是作者及其父亲的感情的载体。锄头是早期农耕文明时的重要耕作工具,所以也是中华文化的积淀。锄头是村庄的缩影,锄头的命运就是村庄的命运。作者也借锄头反映了农村与城市的巨大落差,也呼吁人们要回归乡村,书写村庄的富饶与秀美, 唤起人们对乡村的关注。

接下来谈谈同学们在习作中对意象的运用。李家伟的“成名作”《家乡菜》中的莲子羹则是他的意象。全文以莲子羹为线索,展开了对莲子羹的一系列叙述与描写——从制作工序到香气味道,再到它所体现出来的人文内涵,结构十分清晰。

作者以莲子羹为触发点,展开了一系列的联想。先从荷香联想到水乡气息,再从莲子联想到《西洲曲》然后从汤汁的甜中带苦联想到昔日往事,最后升华主题,把奶奶比作莲子羹,表现出奶奶对远方的家乡的怀念。

在写作中,我们也要学会灵活运用意象。运用好意向,相信我们的作文也会“更上一层楼”的。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