浅谈文字的魅力

本来是想谈谈语文的,但是语文涉及的面实在太广,生活中处处有语文,不是我今天三言两语能够概括的,便选区了语文的一小部分——文字,来谈谈。

文字实在是极有魅力的,但也需要慧眼将它组装成美丽的姿态。如诗歌、散文、随笔、日记等等,我今天便从第一课开始聊起。

第一课和第二课都是属于诗歌,但和我们平日背诵的“当时明月在”或是“碧海青天夜夜心”是不同的,它所用的都是非常朴实的语言,不需要多大的文化就可以读懂,是非常符合那个年代的需求。不只是时代在改变还是我个人品味怪异,我一向对这种通俗易懂的,甚至可以说是“打油诗”没有多大的好感。可能又是虚荣心在作祟,但是“亲人送水来解渴”比起“醉卧沙场君莫笑”来,是在是不怎么高端。好比你和朋友说:“今天我去了small red hall用餐”,别人多半会觉得“哇,真有品位,正上档次!”其实你只是去了小红大排档点了一份五元钱的睡觉。其实我说了这么多知识为了证明我刚刚说的:文字需要慧眼组装。比如那一首“春风又绿江南岸”,当然“春风又到江南岸”也是可以的,但是作者为何要改呢?又到江南岸的可以是夏风,可以是秋风,可以是冬风,一个“到”字体现不出春日的特征,我管你到江南岸的是什么风,反正今儿个到的就是春风。但换成“绿”就明显不一样,第一眼就感觉档次上去了,而“绿”又很好地表达出了春日的 特征——万物复苏,生机勃勃。妙哉!妙哉!

,其二,文字的魅力还在于它的博大精深。曾今看过有个外国人说汉语还不如英语来的深奥。我当时就十分不满。就拿自称来说吧。普通的可以说“我”,粗鲁的可以说“俺”,亲密的可以说“咱”,对上可以说是“在下”,谦虚的可以说“不才”,文艺的可以说“鄙人”,皇帝可以自称“朕”,皇后可以自称“本宫”,太后可以自称“哀家”……(当然还有很多,我一时想不起来就不一一列举了)而你口中“高大上”的英语,除了一个“I”就只有“me”,谈何博大精深?当然我也并不是排斥西方的文化,二十想说明汉语的词汇量之丰富,真的不是能够随便想象的,我自己怎么说也是说了十四年的汉语,可是能否达到词汇量的千分之一都是个问题。分明只是汉语的冰山一角,要想一睹它的芳容,还得投入毕生的经历。

学语文真的不是很难,你稍微了解她一下,便会发现她的妹子。祝每个人都能学好语文。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